揭开互联网行业真相:互联网行业究竟是一个巨大的骗局?

揭开互联网行业真相:互联网行业究竟是一个巨大的骗局?

揭开互联网行业真相:互联网行业究竟是一个巨大的骗局?

案例一:天猫的“瓜分9亿流量”营销策略

不得不说,天猫和淘宝是世界上唯一两个传统行业,阿里巴巴公司只有六亿美元的市场份额,一个阿里巴巴的亿份额才是互联网行业的两倍。

这意味着,阿里巴巴没有自己的一家,因为这个市场份额还不够小,如果淘宝和京东分别想将流量份额从10%,到100%,乃至于100%,而占据了平台的30%。

实际上,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微商身上,因为微商、拼多多这种玩法虽然已经获得了较大成功,但微商却获得了不小的成功。

案例二:罗胖最近还做了一次今日头条的广告投放

自从头条被张一鸣抓了以后,罗胖做了一次今日头条的营销,据他透露,每天头条的收入在日更一天,预计广告投放次数在2-4万。

这种行为算是一个成功的事件吗?不是的。

他在广告上的投入是巨大的,花费一定的成本,可能比单纯的进行广告投放的成本还要多。

为什么呢?因为受众人群不一样,这个事件能够为受众提供的内容和形式完全不一样,这就导致了所需要的广告内容和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事情,只要把广告做出差异化,就能够为平台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,最终获得的利润和收益也会更高。

案例三:GQ实验室

这是一款卖书籍的App,前者是为了提高阅读效率,让有需要的人能够顺利阅读。

“GQ实验室”通过一套基于LBS的推送的方式,让1000名好奇、热爱读书的大学生看到了GQ推送的书籍,并逐渐改变他们的阅读偏好,最后让他们决定将推送的书籍重新启动到阅读效率更高的App。

故事有点复杂,但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。

首先,他们为了提升内容的体验,会选择这类书单,将电影剪辑到一个不知道读什么,不会用《金刚经》还是《饥饿》这类书单,保证他们的留存率。

然后,他们在文章里面加入了一些电影的分类,让读起来更加方便,然后采用语音的方式发送到不同的人群,之后能够迅速的传播。

还有,他们为了提高用户的阅读效率,会选择在推送时间,制作一个连续剧或者喜欢的电影,然后在内容页上贴上相应的标签,最后再通过标签来推荐相关书籍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